光电转换只是解决信号的获取问题,电光转换也只是解决图像再现的条件问题。我们知道,一幅画面可由众多的像素构成,但它们的分布并非是随意的、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的空间排列和组合而成。在把像素转换成电流之后,用这些电流来轰击荧光屏(电光转换),如果不按一定的规则去轰击,那么我们还能看到复原的画面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了解一下未发送前的画面。其像素在空间上呈二维状态分布,当把这些像素转换为电流时,这种分布方式就被改变。像素转换过程不能在同一时刻转换,否则转换的电流就变成所有像素电流总和的平均值了,而体现不了每个像素的电流值,用这样的电流去轰击荧光屏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电视技术中,将电子束在电磁场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在摄像管或显像管的屏幕上进行周期性的运动称为扫描。水平方向上的扫描称为行扫描,垂直方向上的扫描称为场扫描。
1.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1)逐行扫描。逐行扫描是指电子束自上而下逐行依次进行扫描的方式,其规律是电子束从第二行左上角开始扫描成都监控安装,从左到右,然后从右回到左,再扫描第二行,第三行……直到扫完一幅(帧)图像为止。接着,电子束由下向上移动到开始的位置,又从左上角开始扫描第二幅(帧)图像。
2)隔行扫描。隔行扫描是指将一幅图像分成两场进行扫描,第一场(奇数场)扫描1、3、5等奇数行,第二场(偶数场)扫描2、4、6等偶数行,奇数场和偶数场均匀嵌套在一起,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人们看到的仍是一幅完整的图像(即一帧)。
2.彩色电视制式
在电视台,彩色图像形成的R、G、B三基色信号并不是直接被发射的,而是按一定的方式处理,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这个处理过程称为编码。在彩色电视机中,将接收下来的彩色全电视信号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还原处理,得到R、G、B三基色信号,这个还原处理过程称为解码。彩色图像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必须是对应的,否则就会出现电视台发射的彩色节目不能被彩色电视机接收观看的现象。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编码方式有3种,也称为彩色
电视的3种制式,分别是NTSC(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制、PAL(PhaseAl-ternationLine)制和SECAM制。
1)NTSC彩色电视制式^这是1952年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式,故也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均采用这种制式。
2)PAL制式。这是德国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德国、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采用的制式。
3)SECAM制式。SECAM是法文的缩写,意为顺序传送彩色信号与存储恢复彩色信号制,是由法国在1956年提出、1966年制定的一种新的彩色电视制式。它也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点,但采用时间分隔法来传送两个色差信号。使用SECAM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法国、东欧和中东一带。
我国广播电视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帧频为25Hz(每秒钟传送25帧图像);每帧图像按奇数行和偶数行分成两场扫描,即每秒共扫50场图像,场频为50Hz。每帧图像的总扫描行数为625行,每秒扫描行数为625行x25帧=15625行。
另外还规定:
行周期L=64pS,行正程rHS=52!xs,行逆程12(JLS,行频/H=15625Hz。
场周期心=20ms,场正程7VS=18.4ms,场逆程7V=1.6ms,场频/v=50Hz。
帧周期『z=40mS,帧频乂=25Hz。
对NTSC制而言,场频为60Hz,>而帧频为30Hz。
注意:为了接收和处理不同制式的电视信号,人们设计了不同的彩色电视国际标准,并研制了不同制式的彩色电视接收机和录像机。